见证温州城千年风雨的温州谯楼,是我市展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重要窗口。记者昨从市名城集团获悉,温州谯楼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已通过预验收,向市民开放。
“谯楼看起来工程不大,但做起来比较复杂,重点还在于遗址的保护。”该项目相关负责人、市名城房开蔡工介绍,工程涉及文物保护、城墙修复、园林、钢结构、混凝土结构、幕墙、景观照明等多个专业,国内类似项目少,施工难度大。
记者在现场看到,与想象中的宏大布展不同,谯楼遗址周边看起来是个精致的小公园,旁边的展示棚内是券洞遗迹,东侧城墙遗址古朴精致。寻梯而上,踏着青石板向外望,是老房子特有的瓦檐与绿意。
蔡工说,谯楼的设计是以保护文物为主,因此功夫都花在市民可能不太注意的地方。比如采用的建筑材料,大部分都为金属材料(钢结构)浅基础。“这样荷载轻,方便拆卸,可以把对文物的干预做到最小。”
同时,绿地的出现,也是考虑到温州的气候条件后的一种保护手段。“温州潮湿闷热的气候不适合露天保护遗址,所以遗址考古挖掘区域大部分采用回填方式。但回填区域又不能设置大量荷载,以免对下面遗址造成破坏,所以设计成为一块自然绿地,上部种植浅根系植物,避免对遗址产生破坏。”蔡工说。
此次回填方式严格按照文物保护要求进行,分层分期,做到最大化保护遗址。若干年后如果需要重新露出遗址,可做到遗址同考古发掘时状态一致。
再如遗址城墙修复部分,为确保城墙墙砖规格与历史相符,仿建的墙砖规格都是经过考古部门确认,再仿照古城墙砖的规格及工艺进行专门定制。在完成施工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后,墙砖的烧制需耗时3个多月。
通过竣工预验收后,省文物局还将对谯楼保护与展示工程的遗址部分进行验收。
据悉,此次工程按照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朱光亚教授牵头编制的“温州谯楼及子城城墙遗址保护与展示方案”进行施工,设计重点在于做好遗址保护的前提下,局部进行遗址展示。省文物局也高度重视该遗址保护方案的设计,于2014年6月下发了方案审查意见,明确遗址采用覆盖式的保护展示方式,在谯楼西侧发掘的遗址上方建设展示建筑;又于2015年1月21日重新下发调整方案意见,要求除谯楼门洞遗址外,其余遗址采用回填式保护方式,最终方案于2015年3月25日正式批复。
相关链接
谯楼,俗称鼓楼,是我市目前仅存的城门,也是保护温州古城格局至关重要的节点之一。其上设更楼,下通广衢,楼高13米,东西长27.6米,南北宽14米,门成穹形,俗称“城门洞”。2013年,随着温州谯楼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的展开,我市经考古确认这里的早期城门城垣遗址,为五代吴越王钱镠七子钱元瓘(887-941)镇守温州时所筑建。(温州日报记者 章映)
来源: 温州网-温州日报 作者: 记者 章映 编辑: 宋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