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阳萧江镇张家山村高速公路旁边,在一座大门上爬满常青藤的院子里,生活着一群特殊的“伙伴”——狗狗和它们的训练员。这里的狗可不是城市街头、蹓跶的宠物狗,而是德国牧羊犬、马里努阿犬等名犬,它们平均年龄3岁,有的曾在军队或公安部门发挥过特殊作用,如今依然目光如炬,身姿矫健;有的则是基地队员从两三个月大的幼犬,一点点地训练出它们父辈的威力。
从2013年以来,萧江镇先后斥资100多万元,建起这个全国首个乡镇级别的巡逻犬基地。目前,基地里共有9只名犬,训练员都是萧江镇的巡防队员。他们的共同责任,就是维护萧江辖区七八万居民的安全。
盛夏时节,记者走进训练基地,正赶上巡逻犬训练。但见驯犬员一声口令、一个手势,这些狗狗就能迅速完成各项任务。在互动环节,驯犬员把狗狗“天狼”嗅过的鞋子扔到河里,一声令下,天狼“嗖”地一声跃入河中,一分钟后,叼着沉入河底的鞋子湿漉漉地上岸了。
“犬类很怕热,在炎热的环境中状态会受到影响。但实际工作中,却不能因为天气原因而逃避,所以我们要进行两次适应性训练,三四个小时左右。”基地队长郑增文是一名退伍军人,在部队里,他就是跟军犬打交道的。他告诉记者,巡逻犬的训练项目包括坐、卧、衔物、扑咬、追踪等。一个动作需要反复很多遍,完成一套基本科目任务大概需要半年多时间。即使是正宗警犬或退役军犬,也要经过一年多的训练,才能执行任务。这些犬生性威猛,在应付突发事件、反两盗一抢以及一些群体性事件中,能起到人力所无法达到的效果。
萧江镇综治办主任郑钦健是这个巡逻犬基地的创办人。在他看来,乡镇要做好综治工作,队伍本身要有战斗力。此前,综治办只有两名工作人员,加上40多位巡防队员。“2012年,我们根据社会治安发展的新情况,从队伍建立、管理、保障以及巡逻模式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整顿规范,巡防队战斗力明显增强。”郑钦健介绍说,巡防队员在遇到突发事件时,常常第一时间面临危险,而按照国际统计数据显示,一只警犬基本相当于8名全副武装的警察所产生的震慑作用。曾经在部队接触过军犬的郑钦健,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建立乡镇巡逻犬基地。他认为,让队员定期带犬上路,可以为巡防工作增加威慑力和战斗力。
2013年,郑钦健和巡防队员自己动手,将张家山村高速公路施工废弃场地整理绿化,砌上围墙,当地派出所则为基地运来200车石子,帮忙浇上水泥。当年4月,郑钦健自费买了三只幼犬。正巧,训犬员郑增文退伍归来,便由他带着其他几名巡防队员,干起了训犬工作。近几年,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,萧江镇政府先后斥资100多万元用于基地的建设,使得队伍更加规范化、专业化。 如今,专职巡防队在日常巡逻之外,每周安排两次左右的带犬巡逻,同时积极配合派出所,为萧江治安工作发挥了明显作用。
萧江综治办提供的数据显示,自2015年巡逻犬正式上路以来,萧江镇可防性案件发案为全县最低,发案率同比下降7.1%,电瓶车盗抢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76.7%,黄赌警情下降11.4%,两抢案件零发案。2015年度,萧江镇获得温州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、温州市平安创建优秀乡镇、平阳县平安镇(乡)考核一等奖、平阳县巡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。(温州日报平阳分社记者 黄伟鸿 记者 章会)
来源: 温州网-温州日报 作者: 平阳分社记者 黄伟鸿 记者 章会 编辑: 宋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