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天,央视下海的文化商人一行到乐清民间手艺人余忠汉先生的家里做客。他们从别处看到余忠汉的细纹刻纸作品,对其细腻的刻功、精密的线条惊叹不已,便专程从北京赶来拜访。
或许很多人未听过余忠汉的名字,他是乐清细纹刻纸的创始人之一,细纹刻纸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如今,细纹刻纸的创始人陆续作古,当年一起搞创作的五人里,只剩余忠汉一人。
当天,记者与余忠汉先生聊起了刻纸往事,听他回望细纹刻纸的低谷与辉煌。
□温州晚报记者 周蓓蓓 摄影记者 李立
出生制作龙灯世家
18岁刻出细致龙船花
走进余忠汉先生的家中,墙壁上四处挂着他各个时期的细纹刻纸作品,细密交错的线条凸显着这门手工艺的精细程度。
89岁高龄的余忠汉脸庞清瘦,戴着眼镜,和拜访的客人说起细纹刻纸,整个人神采奕奕。他是乐清象阳寺前村人,出生在制作龙船灯的民间艺人家庭,从其太祖余银锵开始,一家四代均从事龙船灯制作。余忠汉介绍,他的父亲余朝德、大伯余朝亮、叔父余朝坦、大哥余忠澄都是制作龙船灯的好手,龙船灯上以“龙船花”装饰为主,所以他们都善刻龙船花。
余忠汉从13岁时,便跟随父亲和叔父学习制作龙船灯,熟练地掌握了刻制龙船花的技术。受家庭的熏陶和指导,他在18岁就能开始独立制作出大型龙船灯和极其细致的龙船花刻纸。
“细纹刻纸行业起步很是艰辛,以前的人觉得刻纸没前途,也很少人来买我们的刻纸作品。”余忠汉说,他开始学习时,这门手艺还不叫做细纹刻纸,就叫龙船花,在国内外还没什么名气。
组成细纹刻纸小组
3天刻制了第一幅作品
上世纪50年代,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下,原来附属于龙船灯、首饰龙的装饰物“龙船花”被开发成一种独立的民间工艺品,这门技艺也逐渐被人称作细纹刻纸。余忠汉把刻制龙船花的技能和工艺,投入细纹刻纸工艺品的创作与生产中。
1954年,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的专家来到了象阳寺前村,并带来了一些北方民间的剪纸花样,让村里的手艺人们进行加工复制。余忠汉是当时接受任务的艺人之一,他说,拿到花样后,他和陈朝芬等人开始创新,用细纹刻纸的技法进行花样复制,“北京的专家看到后啧啧称奇,把我们的作品带回北京后,刻纸的生产任务就下达了。”
次年,余忠汉、余忠澄、陈朝芬、陈邦舫、余忠扬等五人组成了细纹刻纸生产小组,陈朝芬是组长,是乐清最早的刻纸生产组织。后来又逐步扩大成生产合作社,成为乐清最早由镇政府扶植的刻纸生产机构。
余忠汉说,乐清细纹刻纸的名气就此传开来,上海、广州、美国等国内外都有人来买细纹刻纸作品,还有人专门请他到工厂刻样品。那时,有顾客把细纹刻纸作品带到上海去,被上海国际书店一眼看中,专门向乐清的刻纸工厂订货,由此和余忠汉等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。
同年11月,余忠汉用了3天时间刻制了他的第一幅作品《八角鸳鸯》,其线条高度细密,将细纹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,成为早期乐清细纹刻纸工艺品代表作之一。
掌握高超刻纸技艺
鲁班尺一寸刻出52根线
有专家评价称,余忠汉的刻纸技术非常娴熟,他进刀准确,所刻线条粗细均匀,画面赶紧,掌握了十种细纹图案的刻制,对图案样式的刻制得心应手。
余忠汉年岁已高,视力大大不如从前,也已经不再刻纸了,但他的“宝贝”刻刀仍放在笔筒里,摆在桌面上一眼就能看到。为向远道而来的客人展示细纹刻纸的技艺,他慎重地从房间衣柜里掏出一把鲁班尺,这把尺是从他的曾祖父一辈传下来的,尺上留下了许多斑驳痕迹。他还拿出了其他的刻制工具,“这个叫刻刀,这个叫花拄,这个叫针钻,这个叫切刀……”余忠汉抚摸着曾经伴随他的刻纸工具,动情地讲解道。在他眼里,这些不是工具,而是伴随他一生的朋友。
细纹刻纸的特色便是极其精密的细纹图案,余忠汉拿起鲁班尺在纸上比划说,细纹刻纸有个基本功叫“打格子”,也就是用尺子布局,他可以在鲁班尺一寸内可以画出52根线,“细纹刻纸讲究布局,心思要非常缜密。刻制一副完整别致的工艺品,有时要花上半个多月,单单‘打格子’就要一天时间,每个格子的大小要匀称,所组成的图案要对称。”
还有个秘密,当时一些手艺人不小心刻错一刀,便将刻纸藏在衣服里,偷偷找余忠汉修补。余忠汉说,如果中间部分图案刻坏了还有办法弥补,但若是最外层的图案刻坏了,则影响了整体布局,只能推倒重来。
儿子替父出版作品集
细纹刻纸被省博物馆收藏
余忠汉从事了一辈子的细纹刻纸事业,从早期无人问津,到盛世名扬四海。他走过低谷,经历辉煌,仍不忘初心:“细纹刻纸很有味道,我只有把这门技艺做好了,大家都说好,才是真的好。”
他将细纹刻纸的技术传授给了他的女儿、女婿等多人,但与所有手工行业一样,细纹刻纸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,余忠汉的传人也陆续转行经商。更令余忠汉遗憾的是,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因为老房子需要拆建,在搬家时,他满满三箱刻纸作品被雨淋湿,没能保存下来,使得几十年来创作作品成为一堆废纸。“这些现存作品还都是当年夹在账簿里才得以保存下来的。”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。
2006年5月20日,乐清细纹刻纸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余忠汉等细纹刻纸的老艺人又重新得到社会关注。许多人慕名而来,向余忠汉了解细纹刻纸。余忠汉也非常高兴,他拿出手机,熟练地打开手机相册,将一些细纹刻纸作品展示给客人欣赏。
2008年奥运期间,余忠汉应天津电视台邀请,在节目录制现场刻了一幅“为奥运喝彩”的作品,该作品连同他的其他作品通过拍卖后,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天津赵本双希望小学。
余忠汉的儿子余立平也深感这门非遗技艺的重要,帮助父亲出版了一本细纹刻纸作品集,所选作品集合了余忠汉在各个时期所刻制的作品,呈现了许多精彩的艺术品。另外,余忠汉的两幅作品《八角双鱼》《龙船花》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。
细纹刻纸成了乐清的“文化特产”,很具民俗风味,是民间艺术瑰宝。
来源: 温州网–温州晚报 作者: 记者 周蓓蓓 摄影记者 李立 编辑: 宋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