汗水与美丽
□东南商报记者 石承承/文 崔引/摄
下午4点,放学时分,宁波爱菊艺校的体操房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:劈叉、踢腿、下腰……十余名身穿练功服的孩子早已经开始操练,脸上泛起运动后才有的红晕。她们是爱菊艺校艺术体操训练基地的成员。
这是宁波首个艺术体操训练基地,2007年正式挂牌成立,致力培养艺术体操幼苗,向全省、全国输送优秀的艺术体操人才。在训练学员的同时,基地的教练王老师还给两个打算来学艺术体操的孩子做基础测试。“选苗子最看重的就是身体的柔韧性和身形,最好是身体软软的,瘦瘦的,手长脚长。”王老师说。
目前基地共有15名孩子,最小的刚念完幼儿园,最大的也不过小学三年级。对于她们来说,入选并不意味着成功,而是一场漫长磨炼的开始。王老师说,艺术体操的很多基本功跟芭蕾相近,但作为竞技体育项目,艺术体操不允许像舞蹈那样有自由发挥的空间,而是要不差分毫地按照固定的动作要求进行训练。
艺术体操很美,其中凝聚着训练时的汗水。“身体必须呈一条直线”“鼻子对准脚尖”……教练的口令声不断响起,刚才还嬉闹的孩子们一下收起了脸上的笑容,小脸绷得紧紧的,偌大的体操房一下沉静下来。进入基地学习,不同于一般的课外兴趣班或者特长兴趣班,其最终是朝着竞技运动的方向发展,是朝着培养艺术体操苗子方向去的,其中的严苛和辛苦不言而喻。每周一到周五下午放学后,以及周六上午,孩子们都要进行两到三个小时的训练。
这种“走训”的方式也是对竞技运动项目训练模式的一种摸索。孩子们不用完全放弃普通学业,同时又参加专业的训练,参加各种比赛,其中的佼佼者有望朝着专业运动员的方向发展。毕竟,让这么小的孩子放弃其他机会,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般冲着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而去,不是每个家长都愿意去“赌”的。
经过几年艰辛的发展,艺术体操基地的招牌渐渐有了“含金量”。在今年7月举行的“2016浙江省少年儿童艺术体操锦标赛”上,由基地孩子们组成的“宁波一队”获得丙组个人团体第一名,才训练不到一年的裘子涵更是一口气夺得三块金牌。